以智治水 以云慧水 打造智慧水務“最強大腦”
今年的6月5日是第四十八個世界環境日,這一節日是聯合國環境署主導的全球活動,它不僅代表著全人類對美好生存環境的向往,也反映著各國人民對環境問題的認知與態度。而作為人與環境相聯的紐帶,人類的生存及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依賴于安全可持續的水資源,水環境的保護在世界環境保護中至關重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為水資源短缺嚴重的國家,我國水源地水質狀況不容樂觀,由于供水能力不足且漏損嚴重等問題,導致部分地區供水能力弱以及水質不達標的問題尤為突出。特別在雨季時,一旦遇到持續暴雨或氣候異常等惡劣情況,內澇災害將極大地影響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各種資源能源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對水資源的開發使用中使得水污染問題也進一步加重,更加劇了水資源危機。
緊隨“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新時代治水總基調,遼寧同云科技有限公司著力于推動生態及水利現代化建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一張圖、數字模型、虛擬化等新型信息化技術,按照“業務主導、數據驅動、頂層設計、統一標準”的原則實現資源整合利用及數據的深度挖掘,打造新時代環境下“一圖掌控全局、一網全面感知、一屏享你所需、一庫一源共享”的水務大腦總體架構。
值得一提的是水務大腦中的智慧水務物聯感知系統,該系統集水文自動測報、大壩監測、閘泵遠程測控、水資源取用水監測、水土保持監測、智能微噴灌、管網監測、水廠監測、泵站監測、視頻監控于一體??梢酝ㄟ^自動化感知手段采集基礎水文、工情、運行狀態等信息,并結合網絡傳輸將設備數據統一展現,從而形成重要供水口、排污口、污染源、低洼院、監測點等區域物聯監控一張圖。由此實時監控其環境變化以及水質、水位、流量、雨量等變化,達到在線監測數據等值線分析、對比分析等重要監測數據,為智慧水務提供強大的自動化技術支撐。
在水務大腦的實際應用方面,公司致力于搭建“五水共治”作戰指揮的信息服務平臺,對“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的治理項目進行動態跟蹤,提高政府治水的工作效率、決策治理、調控能力,讓政府資源效益最大化。
而在水務調控中,對城市內澇實行科學、安全、自動的管理是一個符合國情而又迫切的要求。近年來各地內澇災害頻發,“城市觀?!逼嬗^層出不窮,影響了城市的正常運行,城市洪澇災害防治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分析內澇成因,“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極端天氣增加”往往被認為是災害產生的重要原因。城市內澇的主要原因還包括城市建設中對于信息掌握不及時、排水安全、隱患不夠重視和落后的排水理念。
隨著“五水共治”的有力推進,人們對優質水資源、水環境的關注會越來越高,對雨天出行及澇水、污水的應急處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排水管理方式亟需升級為“智慧排水”管理模式。
目前智慧排水應用成果最為顯著的當屬沈陽水務排水集團智慧排水防汛調度及資源監管平臺建設。平臺基于物聯網、云計算、GIS地理信息系統、微服務、大數據、移動應用等先進技術,通過對數據的自動釆集、校核、存儲、分析、展示,考核,實現排水泵站運行狀況監測、易澇點預測預警、降雨分析、氣象預警、人員車輛實時監控、視頻監控等功能,打造了一個綜合信息的監管平臺,平臺于2018年已順利上線,在整個排水系統日常運維及汛期調度指揮中為沈陽水務排水集團提供全面的服務,為城市安全度過汛期保駕護航。
面對新時代環境保護的智能化趨勢,遼寧同云將堅持以“兩山”理論為指導,通過大數據運營平臺+涉水生態鏈的新型運營模式,創新全生命周期模式下可持續發展的智慧城市和智慧水務社會化、全產業鏈生態化解決方案與服務體系。并不斷對自身科技創新和領域拓展提出新要求,進一步關注生態資源的保護與開拓,以智慧水務“最強大腦”積極助力綠色中國的可持續健康發展。